9月21日 星期二 00:01
近年,大腸癌已成為香港市民關注的癌病之一,其排名僅次於肺癌。由於大腸癌每年的發病個案不斷上升,這趨勢若持續,大腸癌的排名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取替肺癌,成為香港頭號癌症殺手。
大腸位於我們的肚腹內,主要分為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三部分,這條「通心的管子」由肌肉、彈性組織及內黏膜構成,主要負責從已消化的食物中吸取水分,並把食物殘渣由肛門排泄形成糞便。
「瘜肉」變惡性腫瘤
大腸癌的形成是由於大腸內壁黏膜細胞的基因突變而產生病變,繼而形成不受控制地加速生長。這些增生組織會演變為像紅豆般細小的「瘜肉」。此階段的瘜肉並不是惡性腫瘤,但瘜肉會緩慢地生長,經過十數年的時間才會進一步發展成腺瘤,甚至癌症。根據過往醫學數據,大約有百分之五的瘜肉可演變為大腸癌。
若我們不能及時切除惡性腫瘤,癌細胞或會侵入大腸外壁的靜脈,從而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如肝臟及淋巴腺等。一般來說,治癒大腸癌的機率約百分之六十,但亦視乎大腸癌的發展階段而定。癌病階段越早,治癒的機率就會越高。
定期睇睇 實無蝕底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大腸癌便是一項可以預防的疾病。預防大腸癌的關鍵在於控制引致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及早察覺腸癌病徵及進行定期大腸檢查。香港中文大學 賽馬會 大腸癌教育中心會在往後的文章介紹大腸癌的成因及高危人士,以及檢查及治療方案。希望可以讓讀者更明瞭大腸癌,從而關注腸道健康。若想更了解關於預防大腸癌的資訊,可瀏覽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網頁。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
顧問醫生 黃至生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