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炸麵餅脂肪高 調味料加豬油
(明報)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即食麵為何容易「食肥人」?元兇隱藏在令麵餅「卜卜脆」的油炸原料和「香噴噴」的惹味調味料上,市民細心查看成分標籤資料,便會發現原來內含棕櫚油、牛油、豬油等,飽和脂肪含量甚高,一碗高熱量的麵已相等於2.35碗白飯。
是次檢視的48款麵食樣本中,有9款包裝上有「非油炸」或類似聲稱,其總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以每100克計,分別由0至9克和0至4克,較沒有此聲稱者為低。消委會 指出,經過油炸的即食麵,大部分的配料表中都標示含有棕櫚油,棕櫚油是一種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植物油,其飽和脂肪約佔總脂肪量的一半。
即使麵餅未經油炸,其調味料也隱藏高脂危機,消委會指出,部分即食麵的調味或醬料會加入牛油、豬油或棕櫚油,食物安全中心 首席醫生馮宇琪更稱,一包包呈「白色」膏狀的調味料,其實就是脂肪,若市民不欲攝取太多脂肪,最好少用。
熱量可高白飯1.35倍
勿看輕即食麵的熱量,以每包熱量最高的「今麥郎彈麵(濃湯排骨味)」(541千卡)計算,連湯飲用吃一碗,所攝取的熱量較吃一碗普通大小的白飯提供約230千卡,高出1.35倍。
.
(明報)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05:10
【明報專訊】即食麵為何容易「食肥人」?元兇隱藏在令麵餅「卜卜脆」的油炸原料和「香噴噴」的惹味調味料上,市民細心查看成分標籤資料,便會發現原來內含棕櫚油、牛油、豬油等,飽和脂肪含量甚高,一碗高熱量的麵已相等於2.35碗白飯。
是次檢視的48款麵食樣本中,有9款包裝上有「非油炸」或類似聲稱,其總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以每100克計,分別由0至9克和0至4克,較沒有此聲稱者為低。消委會 指出,經過油炸的即食麵,大部分的配料表中都標示含有棕櫚油,棕櫚油是一種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植物油,其飽和脂肪約佔總脂肪量的一半。
即使麵餅未經油炸,其調味料也隱藏高脂危機,消委會指出,部分即食麵的調味或醬料會加入牛油、豬油或棕櫚油,食物安全中心 首席醫生馮宇琪更稱,一包包呈「白色」膏狀的調味料,其實就是脂肪,若市民不欲攝取太多脂肪,最好少用。
熱量可高白飯1.35倍
勿看輕即食麵的熱量,以每包熱量最高的「今麥郎彈麵(濃湯排骨味)」(541千卡)計算,連湯飲用吃一碗,所攝取的熱量較吃一碗普通大小的白飯提供約230千卡,高出1.35倍。
.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高血壓 高膽固醇 加速血管老化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04日
【本報訊】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的「三高人士」因血管經常受壓,易增加血管硬化、提早衰老的風險。一項研究發現約一半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血管年齡較真實年齡老了十載以上,有「雙高」中年人的血管年齡竟達 72歲。
確進糖尿及內分泌專科中心去年 4月至 6月,替 240名市民量度四肢的血壓傳播情況,從而量度血管年齡,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及健康良好的市民,從中分析糖尿病和高血壓與血管硬化的關係。研究發現 52.4%糖尿病患者及 45.2%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與真實年齡相差 10年以上;只有不足三成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和真實年齡相符。相反,近五成非糖尿病患者和近七成非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和真實年齡相若,反映該兩種疾病可加速血管硬化及衰老。
改變習慣 血管回復年輕
現年 37歲的 Henry是「雙高」人士,即血壓及膽固醇也超標,去年身體檢查更發現膽固醇比正常高逾兩倍,血壓(上壓)高達 160,遠超出正常的 130。由於有家族心臟病史,故他接受了血管年齡測試,結果發現高達 72歲,「當時都唔知點做,驚自己好快會出事。」
他除了服食藥物治療外,又每周做半小時帶氧運動,並改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好似減少食肥膩嘢、食少啲蛋同雞皮、太甜太鹹都食少啲。」經過九個月的努力,他的血管終於「變後生」了 30年,血管年齡回復 42歲。
血管硬化情況嚴重,可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醫生唐俊業表示,年輕患者及早治療及改善生活與飲食,可令血管硬化減低,甚至回復接近真實年齡。他建議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除服藥及做運動外,也要控制飲食,例如減少出外用膳,避免飲果汁,也不應經常吃粥和飲老火湯。
【本報訊】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的「三高人士」因血管經常受壓,易增加血管硬化、提早衰老的風險。一項研究發現約一半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血管年齡較真實年齡老了十載以上,有「雙高」中年人的血管年齡竟達 72歲。
確進糖尿及內分泌專科中心去年 4月至 6月,替 240名市民量度四肢的血壓傳播情況,從而量度血管年齡,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及健康良好的市民,從中分析糖尿病和高血壓與血管硬化的關係。研究發現 52.4%糖尿病患者及 45.2%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與真實年齡相差 10年以上;只有不足三成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和真實年齡相符。相反,近五成非糖尿病患者和近七成非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年齡和真實年齡相若,反映該兩種疾病可加速血管硬化及衰老。
改變習慣 血管回復年輕
現年 37歲的 Henry是「雙高」人士,即血壓及膽固醇也超標,去年身體檢查更發現膽固醇比正常高逾兩倍,血壓(上壓)高達 160,遠超出正常的 130。由於有家族心臟病史,故他接受了血管年齡測試,結果發現高達 72歲,「當時都唔知點做,驚自己好快會出事。」
他除了服食藥物治療外,又每周做半小時帶氧運動,並改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好似減少食肥膩嘢、食少啲蛋同雞皮、太甜太鹹都食少啲。」經過九個月的努力,他的血管終於「變後生」了 30年,血管年齡回復 42歲。
血管硬化情況嚴重,可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醫生唐俊業表示,年輕患者及早治療及改善生活與飲食,可令血管硬化減低,甚至回復接近真實年齡。他建議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除服藥及做運動外,也要控制飲食,例如減少出外用膳,避免飲果汁,也不應經常吃粥和飲老火湯。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幼年肥胖心臟病風險增 蘋果日報 2/3/2010
【本報訊】兒童肥胖問題引起全球關注。本港估計逾兩成學童體重超標,不少家長誤以為到了發育期身體的消耗增加,肥胖情況就會自然改善;但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近四成在 3至 5歲已發胖的兒童,其中一項可反映心臟健康受損的發炎指數飆升,比率較正常體重的兒童高出逾一倍,他們成長後提早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大增。
40%胖童指數超標
醫學界近年相信兒童肥胖與心臟病年輕化關係密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一項研究跟進了 16,000名 1至 17歲兒童及青少年體重與身體的發炎指數關係,參加者中約七成屬體重正常, 15%過重, 11%癡肥, 3.5%更是嚴重癡肥。研究結果顯示 3至 5歲的組別中,約 40%過重兒童的發炎指數超標,但體重正常的兒童只有 17%有此問題;到 15至 17歲的青少年組別,更有 83%過重者的發炎指數上升,但體重正常組別只有 18%人指數有異常。
可令心臟提早衰退
研究人員表示發炎指數可反映心臟的整體發炎情況,指數越高,心臟動脈發炎情況越嚴重,是患上各種心臟病的先兆。
若在兒童時期此指數已持續處於高水平,會令心臟功能提早衰退,隨時在壯年時期已要接受心臟病治療,呼籲家長要注意子女的飲食及定期運動,相信有助預防發炎指數上升。
40%胖童指數超標
醫學界近年相信兒童肥胖與心臟病年輕化關係密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一項研究跟進了 16,000名 1至 17歲兒童及青少年體重與身體的發炎指數關係,參加者中約七成屬體重正常, 15%過重, 11%癡肥, 3.5%更是嚴重癡肥。研究結果顯示 3至 5歲的組別中,約 40%過重兒童的發炎指數超標,但體重正常的兒童只有 17%有此問題;到 15至 17歲的青少年組別,更有 83%過重者的發炎指數上升,但體重正常組別只有 18%人指數有異常。
可令心臟提早衰退
研究人員表示發炎指數可反映心臟的整體發炎情況,指數越高,心臟動脈發炎情況越嚴重,是患上各種心臟病的先兆。
若在兒童時期此指數已持續處於高水平,會令心臟功能提早衰退,隨時在壯年時期已要接受心臟病治療,呼籲家長要注意子女的飲食及定期運動,相信有助預防發炎指數上升。
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減肥產品含未標示西藥成分
衛生署 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或服用名為Marsha Slim Plus的減肥產品,服後可引致嚴重的副作用。
署方在旺角 一間商店取得該產品的樣本,化驗結果顯示產品含有「西布曲明」和其類似物,以及「酚酞」,而為該產品含未有標示的西藥成分。
該產品以「瑪沙醫學美容 補身美肌配方」的盒裝形式發售,盒內有一樽60粒的樽裝Marsha Slim Plus及30個Marsha茶包。
衛生署今午採取行動,在該商店搜獲27樽上述產品。行動中一名64歲女子被捕。
發言人說,「西布曲明」是一種用於抑壓食慾的西藥,其副作用包括可能導致血壓上升及心跳加劇,精神異常和痙攣,患心臟病 的人士不應服用。「西布曲明」類似物的化學構造和「西布曲明」近似,相信有相同副作用。
「酚酞」曾用作治療便秘,但因可能致癌而被禁用。含有「西布曲明」的產品必須註冊為藥劑製品才可在港發售,並須有醫生處方及在藥劑師監督下方可售賣。
市民應立即停止使用該產品。如服用後感到不適,應尋求醫生意見。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把產品交給衛生署位於九龍南昌街382號公共衛生檢測中心三樓的藥劑事務部辦事處,或將產品銷毀。
(即時新聞)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