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知
肥胖長者跌倒風險增五成
2011年12月30日 結果顯示,長者在受訪期間共發生 9,621次跌倒的意外,其中超過 3,100次因嚴重受傷要接受醫治。分析指,肥胖長者比體重正常的長者較易跌倒,高出風險介乎 12%至 50%。如體重指標( BMI)超過 50,跌倒風險則高達 50%。專家相信,長者若有肥胖問題,會出現走路困難、不夠靈活及平衡力較差,增加跌倒受傷風險,康復過程也較一般長者慢。
Incorporating HealthPointe 2.0 Programme
簡單、易學、見效體重管理計劃
針對教授正確健康生活飲食方式
不需挨餓、不靠藥物、不需代餐
教授長遠保持體重提升身體能量
【本報訊】糖尿病是慢性病中的隱形殺手,患者如無積極控制病情,容易出現中風及腎衰竭等併發症。亞洲糖尿病基金會推算全港有 269萬人是患糖尿病高危一族,佔總人口近四成,該會設立併發症風險評估計劃,將病人分級,以簡單易明的圖表,定下目標讓病人跟從,並由家庭醫生監察,令病人的三大患病指標的達標率,可提升至七成。 記者:張文傑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估計本港有 41萬名糖尿病患者,有 163萬人已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 65萬人患有糖尿病而不自知。該會首席執行總監陳重娥表示,根據中文大學早前一項追蹤調查發現,如沒有控制病情,每 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人,於 5年內會出現心臟病或中風,甚至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 1.8倍。
陳重娥指出糖化血紅素( A)、血壓( B)及低密度膽固醇( C)是糖尿病三大患病指標,簡稱 ABC, A正常應低於 7%、 B應在 130/80mmHgN(毫米水銀柱)以下、 C應低於 2.6mmol/L(毫摩爾/每升)。由於及早控制糖尿病可減低併發症風險,基金會 07年設立亞洲糖尿病風險評估計劃( JADE),並設立檢測中心替患者進行評估。計劃是以一個創新資訊科技平台,將患者情況按其危險因素分級,第一級患者 5年內出現併發風險僅 5%,到四級則高達 38%。
JADE的平台會為患者計算大量參考數據,包括三大患病指標等資料,令病人及醫生一目了然,每個數據也有跟進建議,患者可定期到中大轄下的丘中傑糖尿病檢測中心,了解自己是否已達標及接受適當治療,每次收費約 500元。威爾斯親王醫院糖尿及內分泌科主管周振中說,患者清楚風險後,又有目標跟着做,會更有動力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
JADE成立至今已為本港約 1.5萬名患者提供服務,當中約六成人被評為第三級,第二級及四級分別有 19.2%及 16.2%,患者參與計劃後總達標率提升至七成。陳重娥指患者可由家庭醫生轉介參與計劃,希望日後可擴大社區護理網絡。
一級:腎功能正常,少於一個危險因素*
5年內出現併發症機率: 5%
二級:腎功能正常,有 2個以上危險因素*
5年內出現併發症機率: 8%
三級:腎功能已有損害,有 3個以上危險因素*
5年內出現併發症機率: 18%
四級:已出現心血管疾病或腎功能衰竭
5年內出現併發症機率: 38%
註︰第四級為最高級風險
*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超重、高血脂、因神經病變出現足部異常等
資料來源:亞洲糖尿病基金會
歐盟統計局最新調查發現,英國為歐盟國家中,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引起各方關注。該局總結 19個歐盟國家提供的數據,發現英國的肥胖人口比例最高,分別有 23.9%女性及 22.1%男性體重超標。其次為馬爾他、匈牙利、拉脫維他及愛沙尼亞。
這些國家的肥胖人口比例,正在追上「肥胖大國」之一的美國。專家指出,單在美國,便有 26.8%女性及 27.6%男性患肥胖問題。至於肥胖人口較少的歐盟國家,包括法國、意大利等,其中以羅馬尼亞最低,僅 8%女性及 7.6%男性為肥人。
報告又顯示,女性隨着年齡增加,其肥胖人口的增幅比男性高。而接受教育程度較高、生活水準較高的人士,肥胖人口較少。歐盟衛生及健康部門鄭重表示,肥胖已為嚴重公共健康問題,呼籲各國政府正視及採取針對性措施。
【明報專訊】學前幼童肥胖已響警號。世衛估計,5歲以下幼童超重或肥胖比率,將由2010年的6.7%,增至2020年的9.1%。本港衛生署調查亦顯示,升小一的胖童比率高達16.6%。不良飲食習慣是元兇之一,半數幼童每餐吃不夠半碗菜,但15%每日至少飲1杯汽水、食1次垃圾小食,多達七成更幾乎餐餐「電視送飯」。
衛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表示,2007年在母嬰健康院接受服務的3至5歲幼童,約7.7%肥胖;到了2011年,在健康院接受服務的4至5歲幼童,肥胖比率已高達9%;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數據更顯示,升小一學童的肥胖比率已由1996學年的11.3%,升至2009學年的16.6%。然而,近半數母親低估其學前子女的體重問題。
不良飲食習慣,是引致學前兒童肥胖的原因之一。衛生署引述《2005至2006兒童健康調查》,指本港2至6歲的幼童,牛奶、蔬菜水果吃不夠,但汽水、薯片、糖果、煎炸食品和快餐食太多(見表),多達70.9%幼童每周5天以上餐餐「電視送飯」。
營養師:「電視送飯」童少運動
幼聯註冊營養師陳國賓指出,雖然「電視送飯」未必直接令兒童肥胖,但這習慣已反映「電視迷」兒童連吃飯也要聚精會神看電視,其平日活動也會傾向多看電視少做運動。
幼童攝取纖維不足亦令人關注,署方根據一項社區調查,指3至5歲幼童平均纖維攝取量,只達每日建議分量四成,這與他們吃不夠蔬果和未經精製的穀物有關。
衛署:切忌以零食作獎勵
衛生署指出,要幼童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家長需以身作則,並鼓勵子女嘗試各類有營養食物,多給他們試吃蔬果,限制食高脂、高鹽和高糖或經加工或醃製食品,如火腿、香腸和醃菜,避免給糖果、朱古力、蛋糕、蝦片或薯片當小食,以食物作獎勵、哄發脾氣的幼兒更是大忌。
另外,署方引述一項本港幼兒蛀牙研究,指出3至5歲兒童約35%有蛀牙,提醒家長記緊勿讓幼兒含着奶瓶入睡,及限制他們食甜食。
【本報訊】本港的肥仔、肥女越來越多。香港肥胖學會會長周振中(圖)表示,醫學界已知肥胖與家族遺傳有關,包括處理新陳代謝、熱量及儲存脂肪等多個基因出問題,令下一代有機會容易肥胖。而飲食及生活的壞習慣,如全家人愛出外吃飯、較少做運動等,都是後天的致肥因素。
周醫生續稱,已知基因性肥胖來自多個基因出問題,但涉及多少基因,醫學界仍未掌握清楚,故現時也沒有針對肥胖問題的基因測試及治療。此外,本港暫時未有大型調查,探討家族肥胖問題,所以也未能確定肥胖病人致肥的原因為家族遺傳,還是後天的生活習慣影響。
他強調,為免肥胖問題牽連下一代,臨床上醫生會提醒肥胖病人,改變全家人的生活及飲食惡習,避免令子女同受肥胖困擾。肥胖又與許多慢性疾病有關,與糖尿、血壓及膽固醇過高等,市民必須正視。
本港 衞生署 09年一項調查訪問了本港 2000多名市民,發現每 10名 15歲或以上的人士,便有 4人體重超標,即超出世界 衞生組織為亞洲人訂下的體重指標( BMI)為 23的標準,港人肥胖比率直逼歐美等國家,情況不容忽視。
【本報訊】亂服減肥藥,隨時危及性命。本港出現因長期服用減肥藥致心臟衰竭的罕見個案。出事的 48歲女病人,持續兩年服用在內地購買的「輕姿綠茶膠囊」,致日前因心臟衰竭症狀入院,現已出院。化驗顯示產品含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禁藥「西布曲明」及「酚酞」。
該名女病人本月 14日因氣促及足踝腫脹等症狀,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入院治療,臨床診斷為心臟衰竭。調查發現,女病人於內地從不明途徑購買有關膠囊,並持續服用兩年。她接受治療後,情況獲改善,並於 19日出院。
衞生署化驗顯示,產品所含有的西布曲明屬第一部毒藥,去年底因證實含此成份的產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已被當局禁用。另一禁藥成份「酚酞」,則主要用作治療便秘,因可致癌早已被禁用。署方正調查女病人症狀是否與長期服用此產品有關。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表示,西布曲明及酚酞均可影響心血管功能,若服藥者本身患心臟病或心臟衰竭,服用後病發風險更高。
酚酞為可致癌禁藥,同時影響心血管健康,誤服更危險。除心臟外,西布曲明另一副作用,會令患者精神受影響,包括增加出現幻覺及思覺失調的機會,市民不容忽視。
礙於內地藥物監管參差,崔俊明指:「唔少港人鍾意返內地買藥,其實要好小心,內地好多減肥健康產品都有西布曲明,唔建議市民返內地買來源不明嘅藥物」。除藥物治療外,減肥必須要配合飲食協調及多做運動,「一般情況下,停咗減肥藥就會肥返,所以減肥無得走捷徑,一定要有其他配合」。
衞生署發言人補充,含被禁用西藥成份的產品不可在港出售。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銷售未經註冊的藥劑製品屬違法行為,一經定罪,最高罰則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