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靜脈曲張一成人無蚯蚓 肥胖脂肪掩蓋 傷口潰瘍方知
【明報專訊】長期站立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初期普遍發現腳部血管如蚯蚓般腫脹突出,但有肥胖病人因皮下脂肪厚,肉眼看不見血管有異樣而忽略病情,直至一次撞傷小腿,傷口久久無法癒合,始發現患上嚴重的靜脈曲張。有醫生指出,約一成患者有類似情况,如經常感到下肢沉重,可能已是靜脈曲張的病徵。
肥胖教師以為糖尿腳
30多歲、現職教師的胡先生,身形肥胖,體重達200磅,因工作關係要長時間站立。約年半前他發現右腳小腿皮膚變深色,還間中痕癢,誤以為是皮膚敏感。
半年後,胡不慎撞傷小腿近腳踝位置,但傷口遲遲不能癒合又經常流血,他一度以為是糖尿腳,最終經醫生以超聲波診斷,證實他的靜脈曲張已惡化,要透過射頻手術將出事血管封閉,加上穿上壓力襪和增加運動,傷口才慢慢改善,靜脈曲張一年來也沒有復發。
膚色變深乾燥痕癢為警號
外科專科醫生熊健解釋,缺乏運動、長期站立的人,下肢靜脈瓣膜容易變得未能正常閉合,令血液倒流,血管擴張,形成靜脈曲張。大部分初期病人腳部血管突出如蚯蚓,腿部腫脹,血液循環漸受破壞,令皮膚失去養分,出現變深色、乾燥和痕癢。嚴重病患若有傷口,便會難以癒合造成潰瘍。
不過並非所有病人均能及早察覺患病,熊說約有一成病人在腳部皮膚變黑,甚至潰爛才發現患上靜脈曲張,這些病人多是肥胖,或皮膚纖維化變得又乾又硬,單憑肉眼看不到是血管出問題。他提醒市民若出現下肢沉重,皮膚變黑和痕癢,便有可能患上靜脈曲張,建議盡早求醫確診。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六成港人有脂肪肝 缺乏運動 能量有入無出
-A
+A
明報 –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下午8:06
脂肪肝和早期的肝纖維化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病情,患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及中央肥胖者應定期檢查肝臟健康情况。纖維化會令肝臟失去彈性,肝纖維掃描的探頭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鄭寶華攝)
【明報專訊】可樂中的焦糖色素,最近被指含致癌物質。原來早有研究指出,汽水中的焦糖色素會增加胰島素抗阻及炎症,所以即使飲用健怡汽水,亦會增加患上代謝綜合症和脂肪肝的風險。
香港肝壽基金正進行一項調查,初步結果顯示,香港超過六成人有脂肪肝;脂肪肝是富貴病,肝臟囤積過量脂肪,會令肝臟慢性發炎,導致纖維化,併發肝硬化和肝癌。
香港中文大學曾在2008至2010年間進行全民肝臟健康普查,研究發現有28.6%受訪者是脂肪肝患者。香港肝壽基金行政主任林淑貞指出,今年初香港肝壽基金與紅十字會合作,為超過2000市民進行肝臟超聲波、纖維化掃描及抽血檢查,初步發現有超過六成人有脂肪肝,情况令人憂慮。
「肝臟其實好似一個錢罌,將身體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待出現飢餓或患病期間,身體出現營養不足時應用;但香港人生活太豐裕,又缺乏運動,結果儲備愈來愈多,有入無出。」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指出,正常肝臟脂肪量不應超過5%,一旦超標,就是脂肪肝。
併發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可分為因過量飲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及與肥胖和代謝綜合症關係密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香港患者九成屬於後者。」王振宇解釋,肝臟積聚過量脂肪細胞,令正常的細胞受壓,影響肝臟功能;若情况持續,肝臟發大,壓壞正常細胞及引起炎症,導致纖維化,「研究指出,三成嚴重脂肪肝患者會在10至30年內死於肝癌或其他肝病」。
要確診脂肪肝,需要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將針直接刺進肝臟抽取組織化驗,屬創傷性檢查,可能有出血風險;所以,醫生一般只會透過驗血檢查肝酵素,及利用超聲波檢查、肝纖維掃描作診斷。
大肚腩阻照超聲波
「超聲波檢查是常用的方法,利用超聲波影像觀察肝臟的光暗和質感,可以判斷脂肪肝和纖維化的情况。」不過,對於中央肥胖的大肚腩人士,因脂肪層太厚,可能會影響超聲波檢查的準確度,而肝纖維掃描檢查則有專為大肚腩而設的加大碼探頭,「肝纖維掃描是利用探測器傳送聲波至肝臟,然後反彈,量度肝臟的柔軟度,從而計算出肝纖維化的程度;常用的中碼探頭,可量度至皮下6.5厘米,而加大碼探頭則可量度至皮下7.5厘米。」不過,王振宇指出,肝纖維掃描只能診斷肝纖維化,不能診斷脂肪肝。
文﹕鄭寶華
圖﹕陳淑安、鄭寶華
編輯 屈曉彤
美術 SIUKI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
睽違13年 FDA通過最新款減肥藥
相關內容
- 查看相片睽違13年 FDA通過最新款減肥藥
英研究:胖子威脅地球永續
相關內容
- 查看相片英研究:胖子威脅地球永續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撰文者:麥可.波倫
來源:《雜食者的兩難》 2012-03-14
至少在這位消費者的心目中,雞塊和雞肉的關聯不過是種抽象的概念,甚至是沒有關聯。以撒拿一塊到我和朱蒂絲面前,要我們嘗嘗。它看起來和聞起來都不錯,外皮漂亮,潔白的內部讓人聯想到雞胸肉,它的外表和質地的確讓人聯想到炸雞。但是放入口中,我吃到的只有鹹味,那種所有速食都有的風味;好吧,可能還帶有一點雞湯味。
總而言之,雞塊比較像是個抽象物質,而不是真正的食物,裡面有關雞的成分還得再加強。
傳單上列出的原料,讓我想到許多有關雞塊和玉米的事。麥克雞塊的原料有38項,我算出其中有13種可以從玉米培育或提煉出來:玉米養大的雞、修飾玉米澱粉(好把磨碎的雞肉黏起來)、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這些乳化劑能避免油脂與水分離)、右旋糖、卵磷脂(也是乳化劑)、雞湯(好補回加工時流失的一些風味)、黃色玉米粉和更多的修改玉米澱粉(好讓原料調成糊狀)、玉米澱粉(填充物)、植物性起酥油、部分氫化玉米油、檸檬酸(防腐劑)。
此外,麥克雞塊還有其他的植物成分,例如麵粉(增加黏稠度),至於氫化油有時候可能是來自大豆、芥菜籽或棉籽而非玉米,這要看當時的市場價格和供應量而定。
根據傳單,麥克雞塊中還含有數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原料,這些看似能吃的物質並非來自玉米田或大豆田,而是煉油廠或化學工廠。這些化合物能夠讓有機原料歷經數月的冷凍和運送之後,不會走味或是變樣,現代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出現。排在前面的是發酵劑,包括了磷酸鈉鋁、磷酸單鈣、焦磷酸鈉以及乳酸鈣。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能夠讓雞塊中的各種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不會發出油耗味。接下來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類的消泡劑,主要是添入烹飪油中,可避免澱粉與空氣分子結合,這樣油炸時就不會產生泡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有毒物質竟被允許添加在食物中。
根據《食品添加物手冊》,聚二甲基矽氧烷疑似致癌物質,而且確定會造成突變、腫瘤與生殖器官問題,同時也是易燃物。
不過麥克雞塊中最驚人的成分,應該是第三丁基氫醌(TBHQ)。這是石油製成的抗氧化劑,會直接噴在雞塊上,或是噴在雞塊盒子內側,以「保持雞塊鮮度」。
根據《消費者食品添加物字典》的記載,第三丁基氫醌是丁烷(打火機的燃油也屬於丁烷)的衍生物,美國食品及衛生管理局允許加工業者少量使用在食物上,其含量要低於0.002%。吃下一公克的第三丁基氫醌,會讓人「噁心、嘔吐、耳鳴、產生幻覺、感到窒息與虛脫」,如果吃下五公克就會死亡。
這麼多奇怪的分子組織成如此複雜的食物,你應該可以知道雞塊了不起之處不僅在於能讓孩子接受,而且把他們餵飽還不用花很多錢。泰森公司於一九八三年應麥當勞的要求,發明了雞塊。有了雞塊,雞肉便超越牛肉,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