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一成人無蚯蚓 肥胖脂肪掩蓋 傷口潰瘍方知
【明報專訊】長期站立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初期普遍發現腳部血管如蚯蚓般腫脹突出,但有肥胖病人因皮下脂肪厚,肉眼看不見血管有異樣而忽略病情,直至一次撞傷小腿,傷口久久無法癒合,始發現患上嚴重的靜脈曲張。有醫生指出,約一成患者有類似情况,如經常感到下肢沉重,可能已是靜脈曲張的病徵。
肥胖教師以為糖尿腳
30多歲、現職教師的胡先生,身形肥胖,體重達200磅,因工作關係要長時間站立。約年半前他發現右腳小腿皮膚變深色,還間中痕癢,誤以為是皮膚敏感。
半年後,胡不慎撞傷小腿近腳踝位置,但傷口遲遲不能癒合又經常流血,他一度以為是糖尿腳,最終經醫生以超聲波診斷,證實他的靜脈曲張已惡化,要透過射頻手術將出事血管封閉,加上穿上壓力襪和增加運動,傷口才慢慢改善,靜脈曲張一年來也沒有復發。
膚色變深乾燥痕癢為警號
外科專科醫生熊健解釋,缺乏運動、長期站立的人,下肢靜脈瓣膜容易變得未能正常閉合,令血液倒流,血管擴張,形成靜脈曲張。大部分初期病人腳部血管突出如蚯蚓,腿部腫脹,血液循環漸受破壞,令皮膚失去養分,出現變深色、乾燥和痕癢。嚴重病患若有傷口,便會難以癒合造成潰瘍。
不過並非所有病人均能及早察覺患病,熊說約有一成病人在腳部皮膚變黑,甚至潰爛才發現患上靜脈曲張,這些病人多是肥胖,或皮膚纖維化變得又乾又硬,單憑肉眼看不到是血管出問題。他提醒市民若出現下肢沉重,皮膚變黑和痕癢,便有可能患上靜脈曲張,建議盡早求醫確診。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六成港人有脂肪肝 缺乏運動 能量有入無出
-A
+A
明報 –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下午8:06
脂肪肝和早期的肝纖維化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病情,患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及中央肥胖者應定期檢查肝臟健康情况。纖維化會令肝臟失去彈性,肝纖維掃描的探頭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鄭寶華攝)
【明報專訊】可樂中的焦糖色素,最近被指含致癌物質。原來早有研究指出,汽水中的焦糖色素會增加胰島素抗阻及炎症,所以即使飲用健怡汽水,亦會增加患上代謝綜合症和脂肪肝的風險。
香港肝壽基金正進行一項調查,初步結果顯示,香港超過六成人有脂肪肝;脂肪肝是富貴病,肝臟囤積過量脂肪,會令肝臟慢性發炎,導致纖維化,併發肝硬化和肝癌。
香港中文大學曾在2008至2010年間進行全民肝臟健康普查,研究發現有28.6%受訪者是脂肪肝患者。香港肝壽基金行政主任林淑貞指出,今年初香港肝壽基金與紅十字會合作,為超過2000市民進行肝臟超聲波、纖維化掃描及抽血檢查,初步發現有超過六成人有脂肪肝,情况令人憂慮。
「肝臟其實好似一個錢罌,將身體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待出現飢餓或患病期間,身體出現營養不足時應用;但香港人生活太豐裕,又缺乏運動,結果儲備愈來愈多,有入無出。」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指出,正常肝臟脂肪量不應超過5%,一旦超標,就是脂肪肝。
併發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可分為因過量飲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及與肥胖和代謝綜合症關係密切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香港患者九成屬於後者。」王振宇解釋,肝臟積聚過量脂肪細胞,令正常的細胞受壓,影響肝臟功能;若情况持續,肝臟發大,壓壞正常細胞及引起炎症,導致纖維化,「研究指出,三成嚴重脂肪肝患者會在10至30年內死於肝癌或其他肝病」。
要確診脂肪肝,需要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將針直接刺進肝臟抽取組織化驗,屬創傷性檢查,可能有出血風險;所以,醫生一般只會透過驗血檢查肝酵素,及利用超聲波檢查、肝纖維掃描作診斷。
大肚腩阻照超聲波
「超聲波檢查是常用的方法,利用超聲波影像觀察肝臟的光暗和質感,可以判斷脂肪肝和纖維化的情况。」不過,對於中央肥胖的大肚腩人士,因脂肪層太厚,可能會影響超聲波檢查的準確度,而肝纖維掃描檢查則有專為大肚腩而設的加大碼探頭,「肝纖維掃描是利用探測器傳送聲波至肝臟,然後反彈,量度肝臟的柔軟度,從而計算出肝纖維化的程度;常用的中碼探頭,可量度至皮下6.5厘米,而加大碼探頭則可量度至皮下7.5厘米。」不過,王振宇指出,肝纖維掃描只能診斷肝纖維化,不能診斷脂肪肝。
文﹕鄭寶華
圖﹕陳淑安、鄭寶華
編輯 屈曉彤
美術 SIUKI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糖尿病引發記憶衰退
作者 劉廣潤 | 花旗醫生行醫記 – 2012年7月5日星期四上午11:21
糖尿病最棘手之處,乃隨著病史日久,併發全身神經、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屬危害人體較嚴重的內分泌代謝疾病。以往孰知,若血糖長期偏高,會破壞血管,導致中風、視網膜病變、心臟病、腎衰竭、腳部痲痺、傷口不能癒合等。但最新研究發現,影響延伸至腦神經,引發記憶力、注意力及認知力下降。
是次研究長達十年,邀請3,069名70歲以上人士參與,發現糖尿病患者認知能力較同齡非患者大幅下降。研究人員反覆測試他們的記憶力、協調能力、靈巧度及注意力,以至整體的精神健康,結果顯示患者在研究初期所得分數已較低,九年之後分數差距更大。此外,研究亦證實血糖水平與認知能力息息相關,血糖愈高,認知愈低。
目前全美有三分一65歲以上人士、即高達一千一百萬人患有糖尿病;估計到了2034年,患病人數將升至一千五百萬人。面對糖尿病患者出現多元而複雜的併發症,聯邦政府單是這方面的醫療開支肯定驚人,勢必為國家帶來極沉重的長期負擔。是故,研究小組建議除了盡力防患未然,如自小養成少吃多動的生活習慣;若不幸已成患者,必須努力控制血糖水平,希望有效延緩認知下降速度。
糖尿病至今還是一種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只要依循醫生指導,維持恆常運動及控制飲食,血糖便可控制在理想標準。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每天至少三十分鐘有氧運動,如每周可進行五次健走。對那些無法做到的患者,每天即使走五分鐘,再加上日常的活動如園藝或走路上班,也是有益的。
訂閱:
文章 (Atom)